1、基材选择
优先选用高强度的金属基材(如碳钢、铝合金或钛合金),确保承载能力和抗疲劳性能满足需求。
若需轻量化,可选用铝合金基体搭配微球结构(如聚苯乙烯微珠填充),平衡强度与重量。
2、强化相设计
添加耐磨或耐腐蚀强化相(如碳化硅颗粒),提升微球微锻型板及砂箱在复杂环境下的使用寿命。
微球粒径需控制在0.05-0.1mm范围内,保证多孔结构的均匀性和吸附性。
3、力学性能
抗压强度:工业场景需≥0.2MPa,特殊应用(如航空航天)需≥0.5MPa,可通过锻压工艺优化。
密度与孔隙率:微球结构密度建议为0.3-0.6g/cm³,孔隙率控制在60-80%,以平衡微球微锻型板及砂箱隔热与强度。
4、功能需求
保温性能:若需隔热,选择导热系数≤0.06W/(m·K)的微珠填充材料。
防火性能:优先通过A级防火认证微球微锻型板及砂箱,确保高温环境下的安全性。
5、成型工艺
采用模锻或热压工艺,确保微球与基体结合紧密,避免分层或气泡缺陷。
表面处理需均匀(如镀铝锌涂层),增强耐腐蚀性。
6、质量验证
检查外观平整度,无裂缝、孔洞或色差。
要求供应商提供抗压、耐磨及耐候性检测报告,确保符合国家标准(如GB/T 30595)。
上一条: 无